po18小說 > 軍事小說 > 美洲日不落 > 第八十三章 德國:合併和腓特烈攻勢

    瑞典,斯德哥爾摩——

    作為此時德國統治瑞典地區的核心,斯德哥爾摩的氣候要遠比其他地方要好,平均氣溫都十度以內,這個氣溫與周遭的那些動不動零下幾十度,十幾度的地區,形成了天壤之別,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和東羅馬瓜分瑞典和挪威聯合王國之後,德國人就及那個斯德哥爾摩作為了瑞典總督區的首府和統治中心和工業中心。

    嚴格來說,北歐是有工業的,但主要都在少數幾個氣候溫和的核心城市,而斯德哥爾摩,其實就是這樣的一座城市。

    整個斯德哥爾摩依託當地的氣候和瑞典礦產資源,在穩定原有的加工業,木材產業,重工業之外,還引進了汽車工業,成為了整個德國第二大的汽車生產中心,年產汽車超過一百五十萬輛。

    這是什麼概念,截至到目前為止,排名第一的漢國,去年,也就是龍武四十七年,總計生產了一千二百萬輛汽車,就這都已經被說產能過剩了。

    而排名第二的英國總計生產了六百萬台汽車,這些汽車主要出口目標其實就英國的殖民地,尤其是印度。

    印度每年都要進口超過百萬台汽車,以供應那些高中性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畢竟在如今的印度,坐汽車可比坐人力車有面子。

    畢竟印度老爺們,這麼辛苦從那些低種姓賤民手中撈錢,不就是為了花嘛,原來沒的花,現在是個印度地主都喊着要用汽車替代「首陀羅」。

    當然,是從交通工具上的替代,真的全替代了,那誰是首陀羅呢??

    而排名第三的則是西羅馬,總計生產了五百四十二萬台,這還是因為其內部龐大的人口,要不然不可能有這麼高的銷量。

    而排在第四的其實就是德國,整個德國去年生產了四百二十萬台的汽車,其中多數都在傳統的德國境內,這些年為了拉攏瑞典人,在當地人大搞德語教育,所以給人一種斯德哥爾摩很厲害的感覺,竟然有一百五十萬台汽車的產能。

    其實這一切的背後都是國家帳,經濟帳,就像俾斯麥對當初的老威廉所說:

    「您是願意看到一個動盪不安,隨時給我們找麻煩的瑞典,還是看到一個為帝國貢獻稅金,提供士兵,願意歌頌您萬歲的瑞典,如果想要這樣,我們德國人就必須明白,什麼是德國,我們必須要在這之間做出妥協!!」

    毋庸置疑,俾斯麥是個極其老道的戰略家,他反對一味的「大日耳曼」做派,更反對不顧一切的擴張。

    提倡用融合解決一切,瑞典就是這種戰略的典型,就比如他對歐洲的看法,他認為歐洲是一個矛盾綜合體,歐洲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誰,為誰而戰,今天十字軍來了,就和十字軍混,明天大航海了,就都去當海盜,後天大殖民時代到來,就一窩蜂的往海外潤,沒有可持續的發展戰略。

    這樣的歐洲,如果強大的時候還好,強國林立,在世界上稱王稱霸,內部矛盾也能向海外轉移。

    但是一旦海外地區瓜分完畢,利益到地,又或是遇到漢國這樣的一個「歷史漏洞」,歐洲人就馬上從樂觀向上回到赤裸裸的種族競爭,這種競爭不止是東西方的,更包含自己人內部的。

    而要想解決這一切,就得先在歐洲內部,進行徹底的統一,是的,就是統一,只不過俾斯麥的做法比威廉二世那種「順者昌,逆者亡」的做法要溫和許多。

    要知道最早的時候,那群圍繞在威廉二世身邊的「大德意志狂熱混蛋」,可是計劃將整個歐洲吞併,然後在內部進行劃分,規定什麼地區搞農業,什麼地方搞工業,說好聽點是產業分配,說不好聽就是殖民歐洲。

    而俾斯麥則是溫和許多,他提倡德國應該以向整個歐洲許諾不擴張一公里來換取其他國家對德國霸主地位的承認。

    然後再重新拿起歐盟這個被撕爛的招牌,換個名字,逐漸推進歐洲的貨幣統一,經濟統一,軍事統一,最後形成他夢寐以求的「歐羅巴帝國」。

    可以說,俾斯麥和威廉二世的目的都差不多,只不過威廉二世屬於激進派,主張武力統一,誰不屈服就送他見上帝,而這一點,那些掌握軍隊和軍工業的容克貴族,是最希望看到的。

    而俾斯麥則是屬於激進派中的溫和派,主張「以柔克剛」「文武混用」,以最小的代價,控制住整個歐洲的局勢,然後再花十幾二十年逐漸洗腦改造,最終形成以德國為核心的新歐洲,也就是歐羅巴帝國,歐羅巴聯合帝國。

    而這樣的溫和,在那些少壯派眼中,簡直就是對外妥協,對內無能,而這也就導致了威廉二世和俾斯麥的關係越來越不好,直到今天還在談判磨時間的丹麥合併,就是雙方鬥爭的蝴蝶效應。

    當然,這一切都和斯德哥爾摩沒有關係,因為這屬於威廉一世的成果,哪怕那些激進分子,再怎麼叫囂,都無法改變瑞典逐漸成為德國重要經濟軍事力量的存在。

    【德國內部有一群人認為對瑞典的扶持,就是對德國的背叛,是對他們老德國人的出賣,應該予以制止。】

    ——

    「吱吱!!」

    感受着戰車履帶在城市行進的聲音,坐在「黑豹五號」戰車頂的喬伊斯,此時無精打采的看着周圍的一切,對於他一個中士來說,這個時候其實最好的地方其實是去西線,去比利時,和法國佬來一場酣暢淋漓的戰車對決,而不是按照上面的要求來到斯德哥爾摩這個鬼地方換防。

    這地方有什麼好的,到處都是顏色奇怪的瑞典街道,以及那些不斷用奇怪眼神打量他們的瑞典人。

    而且最讓他煩躁的是,這些瑞典人最近在搞什麼「城市禁煙」,剛剛他抽煙還被警告了,說是違反了規定。

    這是見鬼了,在自己的國土上抽根煙都不行,這些混蛋是真可惡!!

    心裏這麼罵,手卻從兜里取了出來,畢竟德軍的軍紀還是嚴謹的,沒有長官的命令,別說抽煙了,下車都不行。

    「萬歲,萬歲——」

    「皇帝萬歲!!」

    看着前方高喊口號的人群,喬伊斯還想說什麼,一陣風吹來,一張報紙砸在他臉上,打開一看,只見上面用德語寫着:

    「德國與丹麥合併,我們是一個國家了!!」

    「丹麥-——」

    喬伊斯嘴裏念叨着,他不明白,一個小小的丹麥有什麼興奮了,沒準又是一群大爺進來了,看看這些混蛋,享受着帝國的好處,一天天的,盡搞一些虛頭八腦的東西。

    還說什麼「文明」,哼,吃飽了撐的文明!!

    這也是俾斯麥做法為什麼不受很多人待見的原因,雖然所有人都知道,這樣做可以長治久安,但是真的這樣做了,反對的人,可就多了。

    哪怕是丹麥這個日耳曼人為主的國家,其實內部對於合併,德國內部也有很多人不滿意的,因為很簡單,你只要不和丹麥一個國家,而是把他當作一個可以控制的小國,那從貿易上來說,基本全是好處,沒有壞處,只拿好處,不負擔治理責任和成本,這就是很多人的想法。

    而統一歐洲也是如此,看似分配了工業區,農業區,但是核心的產業一直都會在德國本土,也就是目前這塊所謂的「日耳曼傳統地區」,其他地區哪怕後來真的成為德國一部分,也只會以表面領土,實際殖民地的方式存在。

    這也是任何一個帝國在擴張時所遇到的問題,那就是是否要保障當地人的權利。

    ——

    「東歐的那邊準備好了嗎??」

    威廉二世看着自己的新任命的總參謀長毛奇。

    「東歐方面通過夜間調兵,已經在當地駐紮了超過一百萬陸軍,當地的空軍也都有所加強。」

    「目前東歐地區的東羅馬軍隊差不多是二百萬左右,看似我們目前的兵力還不如他們,但是不要忘了,東歐很大,他們要駐守的地方很多,這也就意味着我們將擁有足夠的戰略空間。」

    「更重要的是,一個禮拜之後,我們就可以在中東地區再增兵一百萬,到那個時候,就是真正的總攻開始了,我們將在四個月內佔領整個東歐!!」

    毛奇是個四十年代末生人,今年剛剛才滿四十周歲,這樣的人,正是一個軍人精力最旺盛,意志力最充足的時候,這個時候的他,對東羅馬的看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一個隨時可以推倒的破房子。


    尤其是東歐,更是被他形容成了「世界遺忘角落」,仿佛這裏沒有任何文明,就等着德國人去播撒文明呢!!

    而威廉二世之所以用他就是因為他足夠對自己的胃口。

    尤其是那些天馬行空的戰術,諸如「進軍北非」「遠征埃及」「東線速勝論」,簡直讓威廉二世認為這小子是個人才,要重用!!

    在這樣的情況下,所謂的東線戰役,自然是由這位天縱奇才來指揮。

    「陛下,東羅馬在挪威和芬蘭境圍駐紮了大量軍隊,大概有七十萬人左右,看起來很多,他們有大量戰機,戰車,還有英法給的雷達,但是這些都不算什麼,因為北歐足夠大,這些雷達只能起到最基本的預警工作,早在一個禮拜前,我們就不斷的在邊境進行挑釁,陛下,他們其實已經習慣了我們的挑釁——」

    毛奇的眼神中透露着一絲「躍躍欲試」的挑釁,而在他對面的威廉二世則是饒有興趣的問了一句:

    「多久可以打到基輔??」

    「兩個月!!」

    毛奇自信的伸出兩根手指。

    「莫斯科呢??」

    威廉二世緊跟着又問:

    「你要知道,我們目前很缺石油,雖然我們利用技術,搞定了煤轉化石油,但是那終究產量有限,成本巨大,我們不可能一直維持這個浪費資金的技術,我們需要高加索的油田。」

    「如果不是礙事的法蘭西人,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在打羅馬尼亞了!!」

    毛奇皺着眉頭:

    「此時高加索正在發生東羅馬和波斯之間的戰爭,哪怕我們打過去了,高加索的油田有不一定是我們的!!」

    「其實我認為,控制裏海就是我們的極限,東羅馬這些年在裏海附近也開發了不少石油,我們應該止步於裏海,而不是向下和漢國人爭奪高加索,乃至西亞,這樣對我們來說,戰線長不說,還容易得罪人!!」

    【東羅馬在裏海周遭的土地,發現了大量的油田。】

    毛奇的話威廉二世沒有反駁,對於他來說,雖然不能直接介入高加索,介入西亞,有些不滿,但他不是那種極端到認為德國天下第一的君主,他雖然激進,但他畢竟是個皇帝,基本的判斷力還是有的,所以很快提出:

    「儘快打通去裏海的通道,我們的國家實在太需要石油了!!」

    「是,陛下!!」

    毛奇迅速敬禮。

    ——

    六月,一個對於夏季的開端季節,也意味着整個東歐大陸正式邁入幾個月的暖季。

    而這個季節,其實也是用兵最好的時機。

    對於德國來說,打東歐怎麼打,多少時間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時間,這個時間必須劃定在四到五個月內,因為這段時間也是德軍攻勢最猛的時間,其實真正的時間只有三個月,十一月初就差不多要停下來了,後面的一兩個月完全就是德國軍方搞出來的「面子」,

    畢竟你要說三個月拿下東歐,有沒有人信,當然有,而且不少,但是你要是對皇帝,對總參謀部說三個月可以,那人家可是要算一下路程和打仗的具體時間了。

    東歐那麼大,哪怕逛遍都不止三個月,要是真的像這幫傢伙三個月都能搞定,那德國的總參謀部得弱智成什麼樣??

    當然,說是這麼說,真落實下來,其實又變了,那就是搞着搞着,德國總參謀部又回到了原來速勝論的基礎上。

    毛奇所說的前期百萬大軍,其實是個虛數,真實情況是,這百萬人中有八萬人屬於空軍,包括飛行員,地勤人員,空降兵,維修人員等,

    而在剩下的九十二萬人中,又有至少二十二萬人是裝甲部隊,剩下的七十萬人中,又有十五萬人是後勤保障部隊,也就是說,真正拿來佔領東歐土地的步兵,其實只有五十五萬人,這五十五人看似不是主攻的矛頭,但卻是整個矛身。

    而上面那個最恐怖的,擁有三千輛戰車,六千五百輛戰車,幾萬輛卡車的矛身實在太消耗了,按照德國人自己的估計,這二十多萬裝甲部隊,整整消耗了至少一半的物資,這還不算那像大爺一樣的八萬空軍,這幫人看似只有不到六千架戰機,但是消耗起來,是真狠啊!!

    至於那五十五萬純陸軍,其實真實消耗,並不高,這也是為什麼工業化到最後,戰爭越不好打的緣故,人是不值錢,但是裝備和油料,物資,值錢啊!!

    而這也是為什麼德軍內部流行速勝論的原因,這還不算後續一到兩個禮拜補充進來的一百多萬人,這一百萬人,加上前面的一百萬,勞師遠征的跑到千里之外打東歐,只要是個正常的德國後勤部軍官就知道,這玩意有多耗費物資和金錢。

    而這也是整個「腓特烈計劃」中為什麼要強調「鐵路」的原因,只要先一步佔領了東歐的鐵路線,那麼德國的消耗至少可以減少一半,尤其是對油料的損失,可以降到最低。

    至於整套腓特烈計劃,其實說起來也是受到法國人「戰斧理論」的影響,主打的就是高效,一錘子命中。

    ——

    「報告,炮兵準備完畢!!」

    毛奇看了看腕錶,耳朵上的鉛筆不斷的抖動,看起來剛剛畫完戰線圖。

    「俄國佬有什麼動靜嗎??」

    「沒有,不過據說這幾天加強了防務。」

    副手達爾維是個典型的德國人,身材高大,金髮碧眼。

    「應該是法國佬察覺到了什麼,我說最近一段時間西線怎麼打的這麼熱鬧。」

    毛奇嘴角含笑:

    「半個小時開戰,按照預定計劃!!」

    毛奇並沒有做什麼反應,對於他來說,這很正常,但是重要的是,要讓你的敵人知道,你的意志,這才是最重要的。

    「開炮!!」

    德軍炮兵指揮的旗幟落下,當第一發炮彈飛舞的時候,也代表着東線的上萬門各式火炮同時開火。

    而在天際之上,數千架戰機,就像是蜂群一樣撲向剛剛反應過來的東羅馬人。

    當高唱軍歌,開着戰車的德國士兵踏入挪威的土地時,挪威的核心,也就是那座當初作為分界線的克里斯蒂安尼亞。

    正在經受歐洲第一次大空降。

    當漫天的白色蘑菇落下的時候,大批喊着德語口號,抱着衝鋒鎗的德軍精銳,快速的佔領了這座城市的各個角落。

    隨着外圍攻勢的展開,這座有五萬東羅馬大軍駐紮的核心城市,僅僅堅持了不到一個半小時就淪陷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道士仗劍行經典小說:  
相鄰:  寒門崛起  魔門敗類  神話版三國  雷武  百鍊飛升錄  
搜"美洲日不落"
360搜"美洲日不落"
語言選擇